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施工工艺
1.1 沥青混凝土的拌合
1.1.1 沥青混凝土拌合站产量定在240 吨/小时以上。拌合站应具有自动记录功能和全电子计量系统,在拌和过程中能逐盘记录沥青和各种矿料的用量以及湿度、矿料、油量、温度控制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1.1.2 拌合站的位置设定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要求, 离居民区500m 以上距离,同时满足消防、安全生产等有关规定。
1.1.3 拌和厂内必须配备检验沥青棍合料各项指标的仪器设备中心试验室。试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熟知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并有从事沥青路面多年试验经验的人员组成,所提供的试验数据必须准确和科学、能指导生产。
1.1.4 要遵守基本准则,即没有施工配合比通知单不准开盘,没有摊铺负责人的指令不准开盘。下雨天不准开盘,温度低于摄氏5℃不准开盘。
1.1.5 施工配合比一旦确定,任何人以无权进行更改,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现场枝长)、员或试验人员进行处理
1.1.6 沥青混合料净拌时间应为30-40 秒,不低于30 秒。多碎石混合料沥青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55-165℃之间, 矿料温度控制在170-180℃混合料出场温度160-165℃如果测定出温度大于180℃应当场废弃,说明沥青变焦失去粘性。
1.1.7 出场的沥青混合料应每车签友运料单,包括车号、运输重量、出厂的时间、出厂时的温度、混合料的类型,一式三份,一份留底存拌合厂,一份交摊铺现场,一份交司机,一方面可以核算每天出厂总量Fu前面摊铺的面积是否超量和节余, 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运输时间的长短,避免因时间过长、油温降低而影响摊铺质量。
1.2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1.2.1 沥青面层摊铺前应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清扫或冲洗,将表面污染的杂物洗刷干净,下承层的浮灰扫掉。要对路基宽度、中线进行复核、定位、放样并对路面基层进行平整度,高程的检测,不合格的部分及时处理。
1.2.2 摊铺机宜采用进口较先进的摊铺机具, 并要求配备浮式基准梁,根据路面宽窄采用一台或两台均可,目前国内公路市场有两种倾向,一是为减少路面接缝要求全幅摊铺,即只用一台摊铺机全幅铺筑,二是有的则认为全幅摊铺容易产生离析,对路面质量有影响,全断面必须用两台平行作业。
1.2.3 合理安排拌和站的拌合能力,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能力,确保摊铺机摊铺速度均匀一致连续不断地进行摊铺,尽可能减少当天摊铺过程中的横向接缝,如因特殊情况停机超过30 分钟时,应作成平接缝处理。
1.2.4 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前面两侧要设至少两人清扫,特别是履带行走路线和基准梁小车前的运行路径应彻底清扫干净,不允许有任何物品散落,确保摊铺机平稳行走。
1.2.5 摊铺机的操作应不使混合料沿着料斗的两侧堆积,在任何原因下造成冷却至规定温度以下,摊铺的沥青混合料均应予以废弃。
1.2.6 摊铺机集料斗在刮板尚未露出,尚有约l0cm 厚的热料时,拢料应在运料车刚退出时进行,而且必须做到在料斗两翼恢复至原位的时侯,才允许下一辆车开始卸料,严禁送料洒落至刮板以外。
1.2.7 在摊铺机的熨平板上, 严禁非本机操作人员在其上站立和通行,防止浮动熨平板瞬间下沉,影响路面平整度。
1.3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1.3.1 初压:初压又称稳压,选用DD-110 双轮双振动压路机静压过去,返回时开振动,初压温度应控制在140℃左右;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发裂等现象,压实温度还应根据沥青稠度、压路机类型,气温、铺筑层厚度,混合料的类型经试验试压确定。复压: 复压一般选用15-30t 轮胎压路机柔压两遍, 后面要接着DD-110 压路机碾压两扁,复压碾压遍数不少于4-6 遍,在复压过程中应及时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 发现有起拱的部位用6-8t 钢轮双轮双振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处理,消除起拱隆起部位,复压时的温度应控制130℃左右。终压: 宜采用DD-110 振动压路机或6-8t 双轮双振钢轮压路机静压2-3 遍。
1.3.2 碾压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和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更不应突然加速、急刹车、中途停车、左右摇摆行驶。在回程行驶过程中应做到慢行、慢回程、慢起步。若为振动压路机,必须停止振动再回程,以防止沥青混合料在碾压过程中形成推移和拥包等不良情况出现。
1.3.3 压路机不能在同一断面上回程碾压,每次回程应前后错开不小于lm 距离的阶梯状。同时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过程的回程也不准在相同的横断面处,前后相距要大于lm。严禁任何机械车辆在尚未成型的和己碾压成型但沥青混合料还没有降至自然气温时的路面上停机,而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冷却的路面上行驶时必须关闭振动。
1.4 横向接缝的处理
1.4.1 每天摊铺结束后或因超过规定的碾压时间需要做横向接缝时,对己压实完成的沥青混合料,用3-6m 直尺进行检查,凡厚度不够或不平整形成斜坡部分全部清除,直至找到合适的平接茬,以避免对路面的污染;
1.4.2 摊铺机起步前应在接茬处上预热30 分钟以上;
1.4.3 开始摊铺的第一车料,应用刚刚运到工地的最后一车,即混合料温度最高的一车;
1.4.4 摊铺机起步时速度要慢一些, 并及时检测其摊铺厚度变化情况。
2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2.1 承包人和监理工程师应重视各结构层的配合比设计工作。承包人在向监理工程师上报各分项工程生产配合比设计的同时,应抄送业主一份。业主将委托技术单位进行配合比验证试验,并对配合比设计提出意见。
2.2 确定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如确定压实度测定方法、强度无破损检测方法,用以控制压实度,确定现场钻孔抽样原则,用以保证抽芯的代表性;确定工程质量管理的检测方法,以无破损检测强度的变异作为离析程度的判断标准,提供强度变异性与施工质量的相关关系;以强度变异性保证率的概率水平评价各标段的施工技术水平;
2.3 施工技术改进与提高工程质量。根据无破损强度变异性判断施工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重点解决造成大变异性的施工流程薄弱环节,改进施工工艺。建立各结构层施工过程中的平整度传递函数或统计模型等。